目前分類:保險投資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退休後打算移民到海外嗎?透過外幣投資型保單,可以定期定額累積退休後的資產,分散匯兌風險,或是單筆投入,但享有保本與鎖高機制,都可以預約退休後的外幣資產,不需擔心屆時匯率變化過於激烈吃掉老本。

外幣保單逐漸加溫,光是今年就有宏利、中泰相繼搶進外幣保單,加上安聯、ING安泰、南山、保誠,已有六張外幣投資型保單可以讓投資人選擇,不必再冒著風險投保「境外保單」。

外幣投資型保單很適合移民退休的人,持有當地貨幣投資累積資金、當地消費,其實就規避了匯兌風險,但如果是要一整筆錢,等到退休那天才由新台幣轉換幣別,匯兌差個幾毛、幾元其實就差很多。

過去民眾選擇最多的就是美元,最近歐元也十分熱門,像是安聯人壽、ING安泰歐元幣別的保單最近銷得特別旺,但是最多數仍是選擇美元,保險業主管說,可能因為國人移民到北美的人口仍然居多。

外幣投資型保單雖然是外幣,若要到該國移民、長期就學可以避掉整筆換匯時的風險,但仍然有投資虧損或是賺錢的波動風險,因此不少保險提供的連結標的從最保守的貨幣型、債務型基金,到海外股票型基金都有。

根據調查,超過八成民眾在退休規劃時,最希望能有終身保障的收入、保障本金的投資,投資報酬率最少要等於或高於通貨膨脹,以及能有可預測的退休收入等。

宏利人壽是在今年9月才推出第一張外幣保單,由於具有保本、鎖高、加值等機制,解決了許多人最擔心投資型保單「可能吃掉老本」的問題。

保證提領總額加值機制是指,民眾投保後如無提領任何款項,則每年可以拿回5%,領滿20年,而且其保證提取總額還有「加值」機制,如果都不提領,每張保單在十周年終時,增加至要保人所繳保費的150%。

宏利人壽總經理王天運說,如果投資績效太好,有鎖高機制,意思就鎖定高績效的金額為母數(也就是保額)每五年就會自動鎖高,最長到80歲;如果投資效益不彰,還有「保險提領總額」及與「加值機制」特色,最少保本100%至150%,對退休族最適合。

假設不選擇保證提領,客戶不管在什麼時候投保,只要保單價值大於零、同時滿65歲退休,也可以選擇「終身收入金額」提領,就是在既有帳戶的價值每年領5%,領終身。

本文轉載自【2007/11/19 經濟日報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靜君╱台北報導】勞退新制實施2年,一般上班族每月提撥薪水6%至勞退基金,但是一般創業族,卻沒有辦法參與勞退新制,退休金足足比上班族少了100多萬元。ING安泰人壽區經理曾如鈴表示,創業族必須比上班族存更多的錢,作為退休金。 

提早規劃

社會M型化,創業族也出現M型化,曾如鈴表示,有些大老闆年收入上千萬元,他們需要的不是退休金,反而是節稅的規劃。

不過有些小老闆,因為近幾年來原物料上漲,但又因市場競爭,不能適時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所以,就只能自己苦撐,收入跟一般上班族差不多,但又比上班族少了勞退基金。  
 
可考慮購買結構債

友邦證券表示,許多人誤認,能夠自己當老闆的,在性格上會比較積極,但是因為這些大老闆遇過大風大浪,知道守財更容易,所以投資也更為保守。友邦證券表示,如果老闆們已經存了一筆錢,短期之內沒有需求,就可以買結構債,連結一些積極的商品。

不過,有些創業族有短期資金需求,投資需要高流動性,就可以選擇債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的風險性比股票型基金小得多,又可以應付隨時需要的現金。
 
保本型商品風險低

創業族收入不穩定,要定時定額存錢較為困難,壽險業者表示,創業族就可以選擇投資型保單,兼具保障與投資的功能,而且投資型保單採取彈性繳費,月繳保費2000元就可以開始投資,創業族如果多賺一些,就可以投資多一些,賺少一點就投資少一點,符合創業族的需求。

但由於投資型保單現在有門檻限制,也就是死亡給付與帳戶價值必須維持最低比例,40歲以下必須維持130%;41歲到70歲維持110%,70歲以上維持101%,所以帳戶價值很快就會超過門檻。

曾如鈴認為,因為創業族在工作上要承受的風險比較高,滾存退休金也可以考慮保本型的商品,如利變型年金,或選擇經營績效良好保險公司所發的分紅保單。

有意想要創業的青年族群,曾如鈴認為,在未投入創業行列,也就是還是上班族時,就必須自己存一筆錢,即使在創業時過程中營運不佳,發生虧損的情況,也不輕易動用到該筆錢。友邦證券則表示,創業也是一種投資方式,作任何投資之前,都必須存「一桶金」,才能夠享受投資的成果。
 
還本意外險當存錢

壽險業者表示,除了退休金之外,因此投資之外,不要忘記醫療險、意外險基本保障,創業族可以選擇還本意外險,一來沒有生活工作有保障,保費收取也沒有職級差別,對於創業者來說較為有利,二來因為未來會還本,創業族可以當作存錢。

本文轉載自【壹蘋果網絡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保單,以後是用複利增值的方式把錢領回來。」這是之前有保代公司在銷售「增額型終身保單」時,對客戶說的話術,結果讓不少保戶以為買保單就像投資,放愈久領愈多。保險局官員指出,如果業務員銷售保單有招攬不實的情況,保戶可要求保險公司退還部分已繳保費。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在人身保險的申訴案件中,人壽保險類非理賠的部分,有上百件都是與銷售增額型終身保單有關的糾紛。

壽險業者指出,這類保單可以複利的部分是指保額,而不是保單現金價值,也就是說必須是保險人身故,受益人領到的保險金才是有複利效果的部分。但許多業務員並沒有解釋清楚,甚至誤導客戶,讓客戶以為是保單現金價值的部分享有複利,也就是客戶自己可以領到複利的那筆錢。

也有業務員為了說服客戶購買這類保單,向客戶指出前兩年只要繳50萬元或100萬元,第三年可以用保單貸款的方式,把錢貸款出來繳保費,減輕負擔,但沒向客戶說清楚,如此一來,等於向保險公司用複利的方式貸款。

保險局官員指出,就保險局接觸的實際案例,這類保單申訴普遍是客戶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每年度的保費,例如客戶月收入5萬元,有一筆200萬元的存款,業務員卻說服客戶購買要年繳50萬元或100萬元的保單,客戶可能前一、兩年還能以存款支應,之後就無力繳費,造成糾紛。

官員指出,如果糾紛確定是因為業務員招攬不實,保戶可以向保險公司要回部分保費。舉例來說,本來每年要繳30萬元保費,兩年之後無力支付,保戶可視自身經濟狀況縮減保費金額,如果只能繳15萬元,那麼可以與保險公司協商,把年繳保費調整為15萬元,並要求保險公司退還前兩年每年15萬元,總共30萬元的保費。

不過如果糾紛是保戶知情,只是貪圖保單利益而購買,不是業務員誤導客戶引起,那麼就無法要求保險公司退費,保戶需自行承擔後果。

2007/10/17 經濟日報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得超過死亡給付對保額帳戶價值最低比率

【吳靜君╱台北報導】投資型保單本月實行新制度,規定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的最低比率,保險業者表示,這個月購買這類保單,將來有可能發生壽險公司停收保費,或持續收保費,但將保額提高的情形。

新制上路

專家建議,若壽險公司所推的保單是停收型,帳戶已達一定程度時,須要將基金獲利了結。想做節稅規劃客戶,所做的也是遺產順利轉移,只好調高保障或轉往購買其他壽險產品。  
 
高資產客戶資金外流

依金管會訂定保額與帳戶價值最低比率,40歲以下比率為130%;40歲到70歲須維持115%;70歲以上維持101%。例如40歲的王先生帳戶價值若有100萬元,買的是甲型投資型保單,也就是死亡給付與帳戶價值取其高理賠,那麼保額起碼要130萬元。若買乙型,保額與帳戶價值相加一起理賠,那麼保額起碼要30萬元,才符合規定。

全球人壽資深經理王金龍說,政府此一作法,並不能真正課到高資產客戶的稅金,只是促使這些高資產客戶資金向外流。
 
維持比率將保額提高

目前壽險公司對應方法有2種,一是每當保戶繳交保費時,就檢視帳戶價值與保額比率,若超過比率,須從保單價值中提領出金額,或停收保費,若投保100萬元,當帳戶價值達76.9萬元時,保險公司可能就拒收保費,同時還會要求保戶將保單連結基金贖回,領回帳戶價值裡的金額,目前國泰人壽、全球人壽都有設計出這樣的保單。

另外就是讓保戶繼續繳費,但當帳戶價值達一定比例時,保險公司自動調高保額,讓保額與保費可維持一定比例,但這對保戶來說,等到帳戶價值達一定比例時,所繳交保費也不全然投資,還會被繼續扣危險保費,目前安聯人壽就是採取此種策略。

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邱正弘說,法律所規定的是,壽險保險理賠金不計入遺產總額之中,但是投保的動機和時機都有問題的話,國稅局還是可以扣稅,實施新制只是要防堵高資產客戶藉用保單來節稅的意義不大。 

本文轉載自【壹蘋果網絡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郵政公司針對父母為子女儲備教育基金的需要,規劃「郵政簡易人壽富兒樂還本保險」新商品,將於96年10月10日正式推出銷售。

臺灣郵政公司表示,「富兒樂還本保險」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保單,其特色為定期繳費,除滿期保險金外,每屆滿3、6、9、12之保單週年日並可定期還本,提供保戶子女在不同階段靈活運用。

投保年齡為1歲至13歲,保險及繳費期間均為15年;自保單生效日至屆滿3、6、9、12之保單週年日,按當時之保險金額10%給付生存保險金,繳費期滿給付滿期保險金;投保金額最低新台幣20萬元,最高新台幣180萬元。

本文轉載自【2007/10/03 聯合理財網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年初,壽險市場還會有另一張保費較便宜的新型保單問世,就是外幣傳統壽險保單。

跟優體保單一樣,外幣傳統壽險保單也主打保費便宜,在同樣的保障下,美元外幣保單會比新台幣壽險保單保費便宜2成到一倍。

越年輕保 價差越多

壽險公會表示,根據金管會發布的傳統壽險責任準備金提存標準,目前外幣(美元)保單利率是4%,新台幣保單是2.75%。保單利率與保費的關係,向來是「利率越低、保費越高」。

壽險公會解釋,目前台、美保單的利率差距約1.25個百分點,光是新台幣與美元利率的利差,就可讓美元保單比台幣保單便宜2到3成;如果越年輕時投保外幣傳統壽險保單,費率差距會更大,在相同的保障下,14歲以下的兒童說不定可買到比新台幣保單保費便宜一倍的美元保單。

美元保單 搶先探路

金管會目前只開放業界承做美元外幣保單,未來才會陸續開放其他外幣幣別。

新光人壽商品部經理吳連聰說,儘管美國聯邦準備理事前陣子無預警的大幅降息2碼(約合0.5個百分點),但美元的市場利率還是比新台幣高,除美元之外,保險公司未來應會續推出歐元、日圓外幣保單。

保單質借 同步開放

另外,央行也同步開放外幣傳統壽險保單可以做保單質借,吳連聰說,即客戶繳美元保費買保險後,還可以將保單質押,將一定的美元資金貸出來再運用。

吳連聰表示,台灣壽險公司銷售外幣保單後,所收的外幣資產可運用到國外市場去投資,而美元投資工具利得一向比台灣高,所以保單回饋保戶的機會可能也會較大。

壽險公會表示,如果壽險公司推出的是美元「分紅保單」,保戶的確可因為壽險公司賺錢,未來很有機會被回饋。

那些族群 適合購買

到底誰合適投保美元傳統壽險保單?吳連聰說,目前許多保險消費者都非常國際化,尤其是家中有在國外做生意、或到國外唸書者,應該都在國內外銀行開立外幣存款帳戶,手中應該都有外幣資產;如果將銀行外幣存款帳戶的資金挪一部分投保外幣保單,可能更具效益。

壽險業者舉例,假設30歲男性買100萬元終身壽險,新台幣保費要年繳6萬元;但美元保單至少比相同保障的新台幣保單便宜2成,可能一年只要繳4萬元,對不少保險消費者應具吸引力。

地下保單 將受衝擊

不過,也有壽險業者說,金管會開放外幣傳統保單,尤其是美元保單,其實是針對目前在台灣境內很盛行的「地下保單」(也就是未經金管會核准在台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國壽險公司發行的保險單),因為,台灣人太愛買美元的地下保單,每年匯出購買地下保單金額少說也有新台幣數百億元。

如果台灣壽險公司未來大量承做美元保單,一是讓購買地下保單的銷售爭議減少,二也可也規範並追蹤這塊過去屬於「灰色地帶」的外匯金額,讓匯出海外買保險資金「無所遁逃」。

部分業者 態度保留

但也有壽險公司對外幣傳統保單持保留態度,最大的問題在,央行要求壽險業外幣傳統壽險保單的「銷售金額」,必須算在各家公司投資海外資金的45%之內,讓多數公司受到限制。

像國泰、新光、富邦人壽等積極投資海外市場的公司,目前投資海外資金水位都達35%,這些公司不可能將新增的10%投資部位全花在外幣壽險保單上,若央行不鬆綁,可預期外幣保單的市場規模也無法太大。

本文轉載自【2007/10/03 聯合報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利變型:兼具保本配息
2.變額型:可拉長累積期
3.類變額:可保本兼加值
4.即期型:最適合有錢人

根據調查,有四成民眾預期退休後財務會變差,擔心退休金不夠用,使得年金險這兩年風起雲湧。因為年金險具有活愈久領愈多的特性,解決活太久的煩惱,各壽險公司積極搶進。

目前市面上共有四大類年金商品,各領風騷。第一種是利變型年金,也是近幾年超紅的商品,因為兼具保本以及固定配息的機制,二、三年前宣告利率比定存利率還高一倍,讓不少快退休的人大為心動。這兩年來,股市大漲、定存利率也提高,但壽險公司的宣告利率卻沒有同等漲幅,有不少資金流出,但每個月卻也不斷湧進新保費。

利變型年金新契約保費收入今年元月僅23.4億元,但是8月單月保費收入已134.6億元,成長幅度接近五倍,占整體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約六分之一。今年累積至今,利變型年金的首年度保費收入已高達665億元,包括國泰、新光以及富邦都透過銀行通路大推利變型年金。

第二種是變額年金,也就是投資型年金。例如保誠人壽五、六月大推後收型變額年金,引發一波搶購潮,富邦人壽也跟著熱潮大賣,台灣人壽也在7月主推變額年金。

今年變額年金市場初年度保費收入已達352億元。

變額年金的好處是可以拉長累積期,透過投資提高未來年金的母數,比利變型年金有更高的上檔空間,但是相對也有下跌的風險,而且所有的年金險都有無法解約、保單不能質借的缺點。

第三種是類變額年金,例如宏利先前推出一張類變額年金險,具有保本機制、還有加值功能,每五年比較一次報酬率與加值後保額孰高,即鎖住做為保證提領的總額母數,65歲後可以終身領年金,因此在國外算是變額年金,但在國內卻因為超過65歲仍可中途解約,根據法令規定無法掛在年金險下。

第四種是即期年金,不過現在很少壽險公司主推,就算架上有,也很少保戶購買,主要就是因為要做為退休工具,保戶手中有多少退休金一翻兩瞪限,但很適合做為有錢人做為退休金資產配置的工具之一。

本文轉載自【2007/10/01 經濟日報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魏氏夫婦是頂客族小家庭,兩人都有穩定工作,結婚多年沒有小孩也不打算生育,兩人父母也都不需要小倆口奉養。魏先生43歲,在上市公司擔任資訊工程師,太太35歲,任職某醫學中心雇員,兩人住在台北市。

魏先生生活儉約,一向省吃儉用,日常生活並無任何特殊花費;除工作必備專業知識外,自幼熱愛音樂,閒暇時間一方面努力學習各種管樂器,一方面也積極參與各種演出,始終未曾審慎思考家庭理財規劃的重要。倒是魏太太頗有憂慮意識,始終對家庭財務狀況能否足以照顧兩人短中長期生活的尊嚴沒有十足把握,危機意識強。

兩人幾經討論,同意尋求專業理財規劃顧問協助,希望在專業顧問陪伴下透過全生涯理財規劃的流程,充分掌控家庭財富及短中長期生活需要的平衡點,以免忙碌終生,臨老才驚覺自己的財富不足養老。

魏氏夫婦資產負債狀況如下:兩人除自用住宅外,在中和購置一間自住小公寓,市價400萬元,貸款280萬元。兩人都沒有卡債、信貸。有一輛殘值10萬元中古車。生息性資產則有100萬元存款、市價20萬元上市股票及70萬元國內外共同基金。

夫婦兩人的理財目標是:目前兩人每年生活費約66萬元,希望退休後維持相同花費。保留六個月生活費約33萬元,做為緊急預備金。兩人計劃分別在60歲、55歲時退休。太太80歲前,每二年有一次5萬元的旅遊計畫。五年後換一輛市價20萬元二手車,以後每五年換一輛,直到先生68歲時為止。夫婦退休後住養生村,並備妥每人每月有5萬元老年看護基金,以確保晚年有專人照顧。

魏氏夫婦目前的家庭收支、財務狀況與人生各階段理財需求經理財規劃電腦系統試算後,顯示在55歲時家庭資產就會全部用盡,晚年生活經濟資源將全無著落。

發生財務缺口的原因

a. 缺乏整體的財務規劃

魏氏夫婦因為有正常工作,沒有子女負擔,生活簡約,因此財務壓力較小,再加上先生的注意力幾乎全部專注於音樂,平時並未多思考後半生是否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雖然魏太太對家庭財務狀況能否支應晚年生活尊嚴的問題早有疑慮,卻萬萬沒想到,在理財規劃架構下,將自己短中長期理財需求與目前生活收支及資產狀況對照分析後,竟然在55歲就會出現資產用盡的窘境。主因就是像大多數家庭一樣缺乏全生涯理財規劃,渾然不知現有的收支節餘及財產已經與日後生活需求失去平衡。

b. 資金運用缺乏效率、低估全球市場長期增值的機會成本

現代國家的家庭理財,最普遍呈現的現象就是三不足;收支結餘不足(Under-save),風險保障不足(Under-insure),投資理財不足(Under-invest)。其中前兩者不足的補正,難度較低,唯獨投資理財不足是一大挑戰。魏氏夫婦的生息性資產淨值比重雖占總資產淨值比重近六成,遺憾的是由於不認識時間及複利在理財規劃過程中的重要,其中有一半是放在最不具增值效益的存款。資金運用缺乏效率的結果,不但無法對抗通貨膨脹,更無法幫助魏氏夫婦達成人生短中長期各項理財需求。

可以考慮的調整方向

a. 加強人身風險、財產風險及責任風險管理:

●檢視並調整保單,補強魏氏夫婦壽險缺口各200萬元。

●增加保住宅火險、附加地震險及汽車第三人責任險,避免因為天災或意外事故造成資產價值減損,或對於第三人的高額損害賠償責任。

b. 調整退休後每月生活支出:

●經討論,兩人都認為目前生活花費難以降低,但是能夠接受退休後較為簡樸的生活。因此計劃調降退休後生活品質,每月節省10,000元花費。

c. 調整養生村及老年醫療看護準備金:

●降低養生村入住坪數以減少開支;老年看護的金額由每人每月5萬元調整為4萬元

d. 延後退休年齡

●將退休年齡往後延5年,同時將所得持續投入穩健又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持續累積資產

e. 出售自用住宅

●56歲時出售位於中和的住宅,將出售價款活用於穩健又有效率的投資工具上,持續儲備退休後所需資金。

f. 調整資產配置

●魏氏夫婦退休前,應將每年生活收支結餘,投資於年均目標報酬率為9%到11%的全球資產配置式投資組合,透過資產配置規避不需承擔的風險,符合穩定中兼顧資產增值的需求。

●61歲至74歲,目標投資報酬率由9%到11%調降為7%到9%。75歲以後,再調降為目標投資報酬率5%到7%,兼顧穩健與持續累積財富,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規劃調整後資產情形

魏氏夫婦與理財規劃顧問深入討論後,接受調整建議,經過重新運算,顯示原先的財務缺口得以填補,所累積的財富足以支應至82歲生活所需,已較規劃前有大幅改善,同時兩人將透過持續的年度理財規劃追蹤服務,繼續調整改善長期的家庭財務狀況。

結論

根據專業機構全球研究調查結論,在生活需求能夠滿足情形下,更多的財富未必能帶來更多快樂。從魏先生案例就不難得知,任何家庭都需要妥善的全生涯理財規劃架構,才能確實掌控家庭財務狀況及日後生活需求之間的平衡,進而實現快樂人生。
 
【本文轉載自 2007/09/10 經濟日報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思九、想投資獲利,就要選擇總附加費用率低的保單?→不一定正確。乍看之下,「目標保費」的附加費用率很高,而「超額保費」的附加費用率比較低。但是,保戶最應該看的玄機,就在於「附加費用率是怎麼收的」,以及各公司最低「目標保費」的門檻。因為附加費用的金額多寡,與所繳保費是屬於哪一個名目〈也就是「目標保費」或「超額保費」〉,以及「總共收多少年」為標準。 

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在「超額保費」部分所收的費用率,都在3%~5%之間,差異其實並不大。其中差別較大的,就在於「目標保費」部分的附加費用率。 

假設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是「長期持有」,而非短線贖回,那麼,保戶繳費超過20年應該是很正常的。但是,目前各壽險公司做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只收前幾年〈通常只收到第六年〉,之後的「目標保費」就可以百分之百進入帳戶內投資;另一種則是「前高後降,但是每年都收」。 

有的保險公司會告訴保戶:只要選擇「附加費用率只收前幾年」的保單,長期下來就會比「附加費用率每年都收」的保單划算。話是沒錯,但是保戶還應該考慮業務員是怎麼訂定「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間的比率。 


 

由上面的兩個表就可以看出,決定所扣成本高低的因素,不完全是總附加費用率的數字,而是「總共收幾年」以及保戶總繳保費中,「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間的比例。特別是後者,才是決定保戶所繳的保費,能夠有多少錢用於投資的重要關鍵。 

迷思十、後收型投資型保單一定比較划算?→不一定。一般來說,投資型保單除了附加費用率之外,每月還會收取一筆保單行政〈維持〉費用〈通常是每月80~150元,或是依照帳戶價值的一定比率收取〉。但是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還會再依照保單帳戶價值,收取一筆「保單管理費用」。 

對保戶來說,依照帳戶價值一定比率扣費,是比較符合公平原則〈有賺錢才扣手續費〉;但是到底前收或後收的成本較高,還得要看投資績效,並且經過實際計算結果而定。 

此外,筆者也在前面兩篇文章中一再強調: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間的比例分配,是投資型保單是否具有強大「投資」功能的重要關鍵。也就是說,如果拉高前收型變額萬能壽險中,關於超額保費的金額〈例如年繳10萬元,超額保費大於目標保費〉,同時降低後收型變額萬能壽險的超額保費,就算前收型保單的附加費用率很高,以投資為重的保戶,前收型保單的整體投資收益,還是有很大機會能夠超過後收型保單的。 

理論上來看(請注意嘍,一切還需經過實際驗算才是),假設投資報酬率非常好,「附加費用率只收前幾年」的前收型保單,應該是比「每年都收」的前收型,以及多一筆「按保單價值一定比率收取保單管理費」的後收型保單要划算。

迷思十一、新制之後節稅空間減少?→不一定,那要看是要節哪一種稅?根據會計師的歸納整理,一般保戶會面臨的稅,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被保險人生存時」,另一個則是「被保險人身故後」。

所以,十一新制之後節稅空間是有所縮減(因為當保戶保單價值高於保額一定倍數之後,必須增加保額,也就是多繳「危險保費」),但是一般大眾不要忘了,節稅的最高境界,並不是什麼稅都不要繳,而是「用較低的稅率,去換取較高的稅負」。 

事實上,不論是「被保險人身存時」,或「被保險人身故後」,未來受益人的課稅稅率有多高,是取決於「個人綜所稅/遺產稅」與「最低稅賦制」兩者稅率較高者。 

舉例來說,如果受益人原先要繳遺產稅稅率高於20%以上,就算透過保險理賠金進行節稅規劃,超過3000萬元的部分要開始課徵「最低稅賦制」的20%,新制之後也要負擔更多的「危險保費」,但還是比較划算的合法節稅管道之一。 

只不過,上述節稅方式的另一重要前提,還是在於「真正用於投資的錢有多少」? 因為對於單純想投資的人來說,最在意的是「投資本金」與「投資報酬率」,另外再加上一個時間複利效果。 

所以,如果投資型保單真正用做投資的金額不高,就算投資報酬率還算可以,時間也還夠長,仍然不太可能有非常驚人的財富累積效果。當財富累積效過不大時,就算保戶搶著在九月一日前買進,那也只不過是給自己一點心理安慰而已。 

迷思十二、未來壽險保障部分,真的只需要這一張投資型保單就可以了嗎?→錯。因為首先,保戶必須買對投資型保單,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可以彈性調整保額」的變額萬能壽險。 

因為只有變額萬能壽險,才能夠隨著保戶不同時期保障金額多寡的需要,適時加以調整。但是,為了讓保戶在調高保額時,不必增加目標保費(這樣會被扣掉較高的附加費用),最佳選擇標的應該是「目標保費所對應的保險金額」是「區間型」(對此處文意不是很清楚的讀者,可以對照前面「迷思三」與「迷思八」的解釋)。 

當然,每一張保單同一性別、年齡與保額的「區間型」變額萬能壽險,其同一「目標保費所對應的保險金額區間」並不相同。所以,只想求保障的,可以選擇「同一目標保費對應保額最高」的保單;如果是以投資為重的保戶,則應該選擇「同一保額下,所繳目標保費最低」者。 

不過,就算保戶如此精打細算,投資型保單也絕對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壽險的功能與定位。這是因為投資型保單的保障,完全是以投資績效高低為準。一旦投資失利,保障有可能與當初預期產生嚴重落差。 

就算保戶購買的是甲型或A型〈最後理賠金額是以「保單帳戶價值」或「投保金額」較高者計算〉,一旦保單帳戶價值跌落到原投保金額以下,保戶依然可以拿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保戶等於是用較多的錢,去換到一個最低限度保障的保險,算起來不見得一定划算。

事實上,投資型保單它所能替代的,並不是傳統終身壽險的部分,而應該是保戶在不同工作期間〈例如22歲開始工作,到65歲退休前〉,因為責任加重或減少而購買的定期壽險,以及一個預先準備的退休基金帳戶。

所以,一般保戶應該要認真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買一張投資型保單?還是乾脆直接用這筆錢去做投資?當然,到底哪一種較為划算,仍然是需要經過試算,而不只是隨口說說。

除此之外,目前投資型保單雖然是終身保險,但是仍然無法附加「限期繳費的終身保障附約」,只能附加一年一約的附約。也就是說,能夠附加的附約險種實在太少。因此,從保障週延性的考量出發,保戶也不可能如許多業務員所說,這一輩子就只買一張投資型保單就好。 
 
本文轉載自〈
聯合新聞網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誤以為投資型保單停賣效應會出現在9月底前,但事實上,在9月1日將實施的200多項新規定中,嚴格規範這幾篇所提到的「目標保費與保額之間的關係」,這才是未來投資型保單還能不能「重投資」的關鍵。

迷思五、同一性別年齡、同一保額,投保同一張投資型保單的「目標保費」都是一樣的?→錯,有的保險公司在「目標保費」的規定上,是採取「區間式收費」,而非一個固定的金額。

其中,「目標保費固定」的保單比較沒有爭議,因為只要保戶所繳交的每年總保費,是超過以上的數字。那麼,超過的部分都算是「超額保費」。只不過,有些保險公司在「目標保費」的規定上,卻不全然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區間〈例如丙及丁公司〉。

如此一來,保戶所繳總保費當中,到底有多少會被分到「目標保費」,或是「超額保費」,就有賴業務員「自由心證」了。因為可能同一家保險公司的不同業務員,會向同一位保戶,推薦出不同的「目標保費」及「超額保費」的組合(請見《表一》)。


但是讀者不要忘了,「目標保費」的附加費用率在最初的幾年是相當高的。假設保戶所繳保費中,「目標保費」所佔的金額比較多,那就表示保戶用於投資的金額相對較少。

好在這個規定,即將在金管會發文規定保險公司在9月1日之後「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157條「投資型保險商品之目標保險費,應與投保金額有合理對應關係,且其金額不得超過依下列精算基礎所計得之20年限期繳費終身壽險年繳總保險費」條文中做調整。

未來,每家壽險公司還是可以對「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的比例有彈性,只是空間會變得更小,至少不會如以上舉例這般,差異如此之大。對保戶來說,這也是一種保障。

迷思六、每一張投資型保單都能當做「投資」?→錯,那要看什麼類型的保單。在金管會的分類當中,可以被歸類為「投資型保單」的標的,只有「變額年金」、「變額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但是,雖然都被冠上「變額」兩個字,投資人如果買不對,是不可能產生與原先預期相同的結果。

不論是變額壽險、變額年金或變額萬能壽險,由於它連結了一個可以投資各種類型基金、結構債、ETF…等標的的分離帳戶,讓它成為許多業務員或保戶心目中,一個「投資味重於保障」的投資平台。

只不過,假設牽涉到「投資」,保戶應該考慮的不該只是「有哪些基金可以投資」?或是「會被抽掉多少成本〈附加費用率〉」?而應該仔細比較一下,自己付出去的保費,到底有多少金額是紮紮實實用於投資?

在三種投資型保單中,「躉繳(彈性)繳費」形式的變額年金與變額壽險很容易比較,因為這些保單並不分「目標保費」或「超額保費」,保戶所繳保費一律在扣掉2%~5%左右的附加費用率後,就直接進入分離帳戶中進行投資,算是比較符合以上「適合投資」前提。

至於「定期繳費」的變額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就顯得有些複雜了。因為這兩種保單都有分「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再加上每一張保單有關上述的分配比例不同,實際落入到分離帳戶中去投資的金額,也可能有非常大的差異(請見《表二》)。



所以,如果是「重投資」的保戶,應該認真比較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中,對於「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間比例的規定。不是每一張叫「投資型」的保單,就一定具有強大的投資功能,那要看各個保單的規定,以及目標與超額保費間的比例設定。

迷思七、想要投資多,就應該買「保額門檻最低」的保單→錯。事實上,許多投資型保單「表訂」的最低投保金額,卻不一定能讓保戶真正買到。原因就在於:「每期最低應繳保費(必須大於或等於「目標保費」)」,以及「同一性別、年齡所對應的目標保費,到底可以買多少保額」才是決定保戶能不能買到「表訂」最低投保金額的關鍵。

舉例來說,某張保單「表訂」的最低投保金額〈保額〉是10萬元,但是公司規定:保戶每年最少必須繳交2.4萬元以上。假設一位30歲男性的「目標〈基本、計劃…〉保費」就定在2.4萬元,所換算出來的最低投保金額,必須界於312~408萬元之間。那麼,這位保戶的最低保額必須由312萬元起跳,根本不可能買到那「表訂」的10萬元保額。

迷思八、原有保障買得不夠多,保戶就應該提高保費中「目標保費」的比重→不一定。有些業務員會告訴保戶:現在你的保障不足,應該多放一些錢在「目標保費」上頭,去提高你的保障,所以不要把「目標保費」降得太低。事實上,那要看保戶買的是哪一種類型的保單。

假設保戶買的是「目標保費」與保額間關係固定的保單,例如變額壽險與「固定型」的變額萬能壽險,那麼,以上的說詞是正確的。不過,假設是「區間型」的變額萬能壽險,那就是嚴重的錯誤了。

因為「區間型」變額萬能壽險的保額,只要落在規定的上、下限區間內,保戶都可以隨意調整,差別只在於「保額調高後,分離帳戶內將會多扣一些『危險保費』而已」,並不會影響原訂的目標保費金額多寡,更不必強迫保戶拉高每年總繳保費(請見《表三》)。至於「保額區間型」的業務員,為什麼要這麼說?就請讀者自行體會!


《三種投資型保單名詞簡單講》

變額年金─可領取金額不固定〈視投資績效而定〉的〈遞延〉年金
變額壽險─保障金額不固定〈視投資績效而定〉的終身壽險
變額萬能壽險─保障金額不固定〈視投資績效而定〉,也可以選擇彈性繳費的終身壽險

 
本文轉載自〈
聯合新聞網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投資型保單,仍然三不五時聽到很多朋友來問,尤其近期新制度將上路,找到一篇討論的頗詳細的文章,大家可以先看看。還有問題的,歡迎來信詢問^_^ 

下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最近,有許多朋友問筆者有關投資型保單10月1日新制的問題。因為隨著新制實施日期的逼近,舊的投資型保單即將停賣之際,許多保險公司業務員莫不卯足了全力,向一般大眾推銷這些投資型保單。

業務員的普遍說詞是:如果不趕在新制實施之前,買到一個具有強力節稅效果的「投資平台」,未來,買投資型保單的節稅效果就會變得很差,或是投資型保單將嚴重喪失其「投資」的功能。

老實說,業務員們五花八門的說詞〈其實也包括一般媒體〉,多半都是似是而非的說法。因此,筆者想藉此機會,將幾個普遍聽到的行銷話術,向廣大讀者一一解說。

不過,在分析之前,筆者還是那句老話:「保戶首先必須確定自己的『目的』」,否則根據筆者的了解,驟然砸下大錢去購買這類保單的保戶,事後少有不後悔的。以下是筆者整理,最容易引起讀者誤解的一些內容及事實:

迷思一、選投資型保單應該選保險公司資產規模大者?→不一定正確。因為投資型保單是採分離帳戶,如果是以保障為主的保戶,由於純保障部分還是由保險公司負擔,所以,在選擇上是可以參考保險公司資產規模,當做重要的評選指標之一。

但是,如果是純投資的保戶,特別像是變額年金這類完全沒有身故、全殘保障〈只有少數保單在年金累積期,提供保戶不同金額的身故、全殘保障〉,由於是採分離帳戶,就算是保險公司倒閉,保戶也不必擔心這筆投資金額會不見了。

迷思二、所有的投資型保單都可以彈性繳費?→錯,理論上只有變額萬能壽險才真正具有「要繳就繳,要停就停〈彈性繳費〉」的功能。撇開「躉繳繳費」的保單不論,大多數投資型保單跟傳統保單一樣,是採取「定期繳費」的方式。

但是在「定期繳費」部分,還會依照「目標保費〈有的保險公司叫做計劃、基本、最低…保費,為了說明方便,本文之後統稱為「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有的保險公司叫做額外、逾計劃保費,本文之後統稱為「超額保費」〉」的名目不同,而擁有「固定」或「彈性」繳交的差別。

在正常情況下,不論是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其「目標保費」是定期繳交的,同時每一期金額都不得改變。唯一可以例外的,是購買變額萬能壽險的保戶。

舉例來說,假設保戶在開始時,就與保險公司約定「定期繳每期最低〈目標保費〉是3萬元,超額部分是2萬元。也就是說,保戶最低要繳3萬元,但是最多也可以超過5萬元。

其中,只有購買變額萬能壽險的保戶,才能夠選擇暫時不繳那最低的3萬元;購買變額壽險的保戶,只能選擇不繳那2萬元,卻不能不定期繳交那3萬元的。

迷思三、所有投資型保單都可以彈性調整保額?→錯,只有「區間型」變額萬能壽險才可以免體檢增加保額,同時也不需要多繳保費。理論上,只有變額萬能壽險可以彈性調整保費。但是筆者曾經在過去的專欄中提醒過讀者:國內所發行的變額萬能壽險,事實上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保額固定型」,另一種是「保額區間型」。

每一張保單在銷售之前,都是經過壽險精算師,根據多項假設,訂出相關費率〈危險保費、附加費用率、保單行政管理費用…〉,以及「保額」與「目標保費」間的關係。

為什麼要訂出以上兩種不同名目的保費?目的就是做為「保險公司向保戶收取附加費用率」的依據。一般來說,業務員銷售保單的佣金收入,都是來自於「目標保費」這一塊。

不論保單中,對於「保額」與「目標保費」間的公式如何訂定?當同一位保戶〈假設同性別、年齡〉的保戶,願意付出的最低「目標保費」相同時,不同保單所換算出來的保額卻會出現「保額固定」及「保額落在一個區間」的差異。

舉例來說,當一位30歲男性,每年願意繳交2.4萬元的「目標保費」時,他在甲公司的某張保單,只能買固定100萬元的保額;但在乙公司的某張保單,卻可以在50~300萬元保額間,任意決定一個投保金額。

前者,就是所謂的「保額固定型」變額萬能壽險;後者則是「保額區間型」變額萬能壽險。當這位男性在35歲想提高保額到200萬元時,兩種不同保單的增額方式就完全不同─「保額固定型」必須調高目標保費,還可能需要參加體檢;至於「保額區間型」的保單,目標保費不會變動,也極少需要進行體檢。

迷思四、所有投資型保單的保額,都可以由自己訂?→錯,保額與保戶所繳的「目標保費」間,是有一個固定〈或是一定區間〉的密切關係,不是那麼自由地由保戶來決定。

在三種投資型保單中,除了大多數變額年金因為沒有身故、全殘保障,不會有保額購買的問題外,變額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都有一定的購買規範。其中,所有變額壽險以及「固定型」變額萬能壽險的保戶,購買的保額一定是「目標保費」的一個倍數。

以30歲男性為例,假設年繳「目標保費」是2.4萬元,他在甲公司保單所能購買的保額是90萬元;乙公司保單會是800萬元;丙公司則是70萬元。雖然上述保額在不同公司間或有差異,但是都是一個固定的數字。也就是說,保戶要繳多少「目標保費」,他就只能買到一個固定的保額,不能多也不能少。

假設是在「區間型」的變額萬能壽險上,保戶所能購買的保額會落在一個區間之內。同樣以30歲男性為例,一旦他只想年繳2.4萬元的「目標保費」,那麼他在丁公司保單所購買的保額是50~300萬元;戊公司則是30~200萬元…。儘管保戶可以在這個區間內購買所需要的保額,但事實上也是不能超過或低於此一區間的上限與下限。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正吉╱台北報導】央行升息1碼,除了彈性較大的投資型保單以外,包括利變型商品及分紅保單等升息概念保險商品,也都跟著看俏。壽險公司表示,該類型保單的共同特色是,保戶不會因為買了固定利率的終身壽險,而被限制獲利空間。

壽險公司表示,利率回升腳步愈來愈明顯,間接也讓壽險公司銷售的保單類別產生變化。其中,能夠反映利率現況的利變型商品逐漸成為主流,不僅擁有壽險保障,保費也較分紅保單節省。


保費比分紅保單省

以利率變動壽險為例,保費比分紅保單便宜2成左右。利率走升時,宣告利率與保單預定利率間的利差,也會反映在保額增加上,保戶不會吃虧,等於具備預防利率上升、保費多繳的風險,另外還可對抗年齡增高、保戶加買保險時保費變貴的風險。

另外,利率變動型年金險宣告利率,現在已不再受10年期公債殖利率限制,報酬率也更具彈性。目前該類保單的宣告利率已達3.85%左右,遠遠高於10年期公債殖利率1.98%的水準。

壽險公司建議,如果保戶完全沒有壽險商品,本身又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可以考慮直接購買利變型壽險,因為該商品雖有利率快速回升的風險,但卻是目前比較划算的壽險商品。

如果希望獲得較多報酬,可以選擇投資型商品或分紅保單。至於想存退休金的民眾,不妨選擇利變型年金。

2007/6/25 蘋果日報【本文章轉載自壹蘋果網絡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月帳戶比率新制上路 保費恐調高

【洪正吉╱台北報導】投資型保單狂銷後,引發的糾紛也暴增,金管會因此連下幾道規範措施,其中又以10月起保險保障須為投資帳戶的1.01~1.3倍,及9月起業務員佣金至少要分5年收取影響最大。以時間落差來看,消費者9月期間買保單最划算。 

精打細算

金管會統計,去年壽險非理賠申訴案件中,投資型保險商品申訴案件佔率為26.63%,較前年佔率11.66%大幅上升,多數是因招攬不實所致。由於今年投資型保單銷售額履創新高,金管會最近再次重申「維護市場紀律」的決心。  
 
9月起佣金分5年收

金管會指出,已要求保險公司內部控制與稽核,應加強業務招攬行為的管理,並列為年度及專案稽核重點。如有不當銷售行為,也將視情節予以停售商品或限制業務的處分。

除了強化對保險公司的管理,金管會最近也陸續公布新的規範措施。例如10月1日起,投資型保單死亡給付與保單帳戶價值必須有最低比率措施,保戶的保險保障一定要是投資帳戶的1.01~1.3倍。  
 
保險須為投資1.01倍

壽險公司解釋,該措施上路後,保戶不能再只投保最低保障額度,卻不斷把錢投入投資帳戶,換取保險保障以外的附加功能。此措施因為強制要求保單死亡給付金額,須以投資帳戶價值為計算基礎,10月起才買投資型保單的保戶,預料保費可能因此調漲。

另外,9月1日起,投資型保單目標保險費的附加費用率總和,將不得超過目標保險費金額的150%,實際費用收取年限不得低於5年,而且第一保單年度的目標保險費附加費用率,最高不超過60%,超額保險費的附加費用率,也一併限制不得超過超額保險費的5%。

壽險公司表示,目前保險公司銷售的投資型保單,附加費用都集中在前1~2年收取,導致業務員喜歡替保戶規劃高額目標保費,藉此賺取高額佣金,但保戶實際投資金額卻很少,經常在保戶投保之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糾紛。9月開始,業務員的佣金最少必須分5年收取,不再集中在投保首年,對保戶的保費運用將更有利。


2007/6/25 蘋果日報【本文章轉載自壹蘋果網絡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費低於年收入1/10 保障需年收入10倍

2007/06/21 蘋果日報

【洪正吉╱台北報導】壽險公司發現,新婚族常出現保費繳不起或保障不足現象,建議預算有限的新婚夫妻,以漸進式規劃保單,初期可買定期險,等經濟寬裕後再轉終身險。以30歲男性為例,20年期定期險,每年保費約1.6萬元,即可買足500萬元保障。 

閤家平安

紐約人壽行銷長黃振國表示,新婚夫婦投保時可謹守「雙十原則」,保額設為2人年收入的10倍,保費則為年收入10分之1,一旦過多,恐影響家庭其他財務調度。國人平均投保率184%,平均每人約2張保單,可檢視兩人現有保單,針對不足部分予以加強保障,重疊部份考慮加以調整。  
 
定期壽險保費較低

中國人壽表示,家庭保額應以提供家庭成員(包括父母、配偶、子女)未來幾年的生活花費為考量,但由於每個家庭預算不一,選擇搭配的保險商品組合也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每月可支配所得不到5萬元家庭,扣除掉房貸和日常消費支出後,通常沒太多預算買保險,但所得有限更應重視風險。不妨以保費較便宜的定期壽險,搭配低保額的終身壽險,附加意外險及醫療險附約,以較低保費得到較完善保障。若工作的公司提供團保,也可藉此增加保額或為家人加保,補足保障缺口。
全球人壽指出,新婚家庭保險規劃必備包括壽險、傷害險及醫療險。計劃壽險額度時,也應將房貸、車貸等費用支出,總保額至少要能保障家庭5年生活費用。

另外,傷害險因保費便宜、保障高,即使預算有限也應提高傷害險保額。至於醫療險,除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須投保外,最好將配偶、子女以醫療險附約方式投保。
 
至少保障5年花費

例如先生30歲、月收入5萬元,太太28歲、月收入3萬元,兩人共組家庭後房貸300萬元,生活支出每月約2.5萬元,保險規劃若包含房貸及5年生活支出,約要500萬元保障,此時可選定期壽險。投保20年期、保額500萬元,保費1年約1.6萬元。

中國人壽提醒,新婚後除檢視既有保單,適時增加保額外,也別忘了向保險公司進行保單內容變更,除增加或變更受益人,若保單地址異動也要一併變更,以免影響日後權益。


【本篇文章轉載自壹蘋果網絡】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型保單其實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只要跟投資有關的保險都可稱為「投資型保單」。以往向保險公司購買傳統保單,就是單純買一份保障。而投資型保單,既買一部分保障,也把部分保費拿去做投資之用。讓你所付的費用靈活運用,錢能夠有增額的可能性。在進步與變動快速的現今社會裡,比較容易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與財務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它會熱賣的原因之一。

 

不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這個商品就是拿保費去投資基金,但是並不了解其運作方式,常常只聽到業務員說幾年後可以回收、幾年後可以獲利多少等等,因而常常造成各種糾紛,甚至很多人覺得被騙了。今天就來說明常見投資型保單的結構。

 

簡單說投資型保單就是保險公司將你所繳的保費,一部份做為保費費用,一部分成立一個分離帳戶去投資基金,分離帳戶中投資損益都歸保戶所有,跟保險公司無關。而保費費用(或可稱行政費用,也就是各種手續費用),常常就是造成糾紛的關鍵。

 

投資形保單的保費費用是什麼?如何收取?

 

向銀行買基金,通常會有各種手續費要付,例如申購手續費,贖回手續費,轉換手續費及管理費等等。

 

而向保險公司買投資型保單,你付的保費則有一部份可以拿去買基金作投資,以上的手續費用保險公司通常則不收(一年免費四次)。但也有其他「行政費用」是需要支付的。關於保費費用,各家收取的比例不同,一般是介於110%170%等,不過我也發現有公司是190%甚至230%的。收取的期間分散在三到六年,通常是以逐年遞減的方式來收,而第六、第七年後就不再收取,不過也是有公司繼續每年固定收取34%(目前有費用後收型和費用前收型保單兩種,那種比較好其實不一定),費用前收型保單,第一年收取的費用最高,大概是60%90%,假設一年付給保險公司六萬元,則可能有三萬六千~五萬元沒有用到投資上。之後每年逐年降低。也就是說,對消費者而言,一開始投資的比重相對偏低,逐年才慢慢提高,到第六、第七年後所繳的保費才完全放在投資上。

 

另外保費費用中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投資型保單可以做彈性投資,如果客戶手頭上有多一筆不需動用的資金,或者想利用低點加碼的彈性,以期市場回檔時,獲取更高的報酬(就是所謂的彈性保費或增額保費),則須多付一筆3%6%費用給保險公司(想增額十萬作投資則需付3千當手續費)

聽到這裡,有人就會說:直接去銀行投資基金不是比較好,可以把錢全部作投資,不用扣那麼多。但是投資型保單為什麼還是很多人買呢?甚至連總統、副總統都有買,這就是我們接下去要說的其他費用問題。

 

銀行費用名目解析

 

我們先說銀行買基金的費用,一般不外乎有以下幾種費用:申購手續費,贖回手續費,轉換手續費及管理費等等,通常為了招攬買氣,申購手續費每家銀行都會壓得很低,甚至推出首次申購免手續費或是第一年免手續費,這是一種刻意把投資人帶進門的一種做法。

 

至於有些標榜終身免申購手續費的基金,此時則要注意它是A股基金或是B股基金了!因為B股基金的費用是集中在贖回的時候才收的。

 

另外還有人會問:費用前收型保單比較好還是後收型比較好?算算看就知道了。

假如都是收5%手續費,當你一開始投資1萬塊,經過幾年變成10萬塊想要贖回,前收型你要付一開始投資金額1萬的5%=500元,後收型則要付贖回金額10萬塊的5%=5000元,你覺得哪一種好呢?

 

再來是轉換手續費。轉換是指景氣變化或是投資績效時,將甲基金贖回然後轉申購乙基金,這時要付一筆轉換手續費。通常會比贖回再申購兩樣加起來的費用要低,但是經常做轉換,你的投資穫利可能在無形中就被轉不見了!

 

最後是管理費這是基金指定保管銀行收的,通常是每月固定收取幾十塊到一百多不等的費用。

 

投資型保單優勢1  投資時間越長,越划算

 

投資型保單和向銀行買基金比較來說有利的地方就是在於其他費用。因為大多的投資型保單完全免申購手續費,而且每年都會提供4~12次不等的轉換及贖回免手續費,長期投資基金的人,在投資操作上與財務的運用上較為靈活且節省費用,不至於發生帳面上有賺,拿回來卻沒賺的情形。

 

所以就費用方面來說,短期投資型保單要看到穫利看到報酬是比較難,因為一開始費用較高,投資比重較低,若把投資時間拉長,投資型保單沒有後續的其他費用,將一開始的保費費用分攤成十年、二十年,絕對比銀行基金持續收取的其他費用來的低。想做長期穩健理財的人,就很適合以投資型保單取代向銀行買基金了。

投資型保單優勢2  越年輕購買,越便宜

 

最後來談危險保險費,這個是最多人不清楚的一項。買保險當然要付費用。這是大家最猶豫的地方:我已經有壽險了,還要買這張保單嗎?以一個12歲小孩舉例,購買一百萬20年為期的傳統型壽險,一年大約要付一萬六千多元;但若購買投資型保單,則每年僅需付四百多元作為保費費用,其他錢則可拿去做基金投資。有沒有覺得差很多?因此越年輕的人,越適合買這張保單。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是理財還是保險,投資型保單是全民提問率最高的一種商品。不僅知識+的詢問度高,身邊朋友也常常抓著我問這個當紅炸子雞到底有沒有陷阱,好不好賺、能不能買。

其實投資型保單的商品型態繁多,每種商品的模式都不同,也適合不同的人。而報章雜誌對於投資型保單這類的商品也是各說各話,或者用了一堆專業名詞,更讓剛入門想理財的人聽的霧煞煞。既是害怕又想嘗試。今天借用蘋果日報的一篇報導「投資型保單當紅,7陷阱睜大眼」,針對投資型保單做番概念解釋,之後會再陸續整理關於投資型保單的各種說明與介紹。

蘋果日報把一般大眾於投資型保單的印象和恐懼做了一番整理,這篇文章也算淺顯易懂。現在就來針對文中的七大陷阱做些分析和解說吧。

陷阱一  過度強調報酬率?盈虧自負?

理財專員在介紹產品時,的確是會盡量放大優點。所以媒體專家就會對民眾耳提面命的說明負面效應。的確,有投資就有風險。但別忘了,報酬率是一個平均起來的數字,也就是說,如果大部分的人都賺到了錢,自然報酬率就是正的。只要你明白投資型保單提供的是一種「平均來說」比定存利率好,比其他投資商品風險低的穩健型操作方式。心態正確,這點就不是陷阱啦。

陷阱二  需分攤手續費、管理費等行政費用?

每個商品都有它的遊戲規則,世上沒有完全偏向消費者的商品。投資型保單的遊戲規則就是,你不用負擔轉換基金、申購基金的費用,但會有其他費用的支出。很多人會問,我向銀行買基金,錢全部都是拿去投資,但我買保單,部分錢不做投資用,是不是效益比較低?

這邊要強調的是,投資型保單給消費者的是較為長遠的規劃,一般而言,如果你的投資規劃在6年以內,則手續費用的確會比銀行高喔。超過6年,則投資型保單則會比向銀行買基金來的划算。你會不會向銀行買基金到第六年後才開始後悔當初沒有選擇投資型保單,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啦。

陷阱三  投資標的少?甚至有遇到停售的機會。

難道自己向銀行買基金,就不會遇到停售的可能嗎?至少一般保單提供你一年約四次免費變更的機會。另一方面,投資型保單的確比較適合保守、懶惰或是對投資理財入門者購買,當然業者會給你一些較為專業的建議。基金選擇數每間公司不同,例如保誠人壽只提供十檔,但國泰人壽提供了42檔,如果真的在意選擇少,那麼就挑基金檔數較多的公司吧。

陷阱四  加碼費用高?每筆費用都須加收5%左右的費用?

所謂加碼費用,是指本來一年拿例如十萬來投資,覺得情況好想再加十萬。單看這筆費用,的確是比銀行高。不過銀行收轉換基金、申購基金的費用,而投資形保單則沒有。一般來說,會轉換基金和申購的情形是比加碼常發生的,兒銀行各種手續費加起來也許會比5%高。世上沒有完全利於消費者的局面,這就不再贅述啦。

陷阱五  匯兌風險?

當你的投資型保單選擇的是海外基金,自然也會有這層憂慮。其實很多種投資都有匯兌風險,例如外幣定存。這裡所謂的陷阱,應該是指你的保險員沒有向你說明白,而不是說投資型保單中的匯兌風險特別高。

陷阱六  不知道10天猶豫期,以為不能取消?

寫到這裡,我開始懷疑是不是蘋果沒的好寫了,把這當作陷阱之ㄧ。難道去百貨公司買衣服小姐沒告訴你不喜歡七天內可以退貨,就覺得小姐設了一個陷阱給你嗎?

陷阱七  其實保單借款不容易?

所謂保單借款是指,當你需要錢應急時,可以向保險公司提撥你之前繳的部分保費(保單價值準備金)借貸出來用。保單貸款的額度一般是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九成。有借款就有利息要付。以前只有傳統壽險才有這樣的制度,現在投資型保單也有。投資型保單的商品種類非常非常的多,每種的利息和額度自然也不一樣,其實很難作全面性的比較。這邊只能建議,投資型保單是讓財富增多的一種理財方式,在購買之前要想好自己能負擔的程度,減少借款的機會,才是實在的作法。


附註:投資型保單相關新聞

為你量身訂製3年穩賺50%的致富秘笈(理財周刊) 
夾心族 更要提早規畫退休(Smart智富月刊)
 你幫孩子買對保單了嗎?兒童保單最常見的4種錯誤搭配(Smart智富月刊) 
保險新規定10月上路 投資型保單 買氣增溫(時報資訊)
 
分散風險 投資型保單才會長大(中國時報) 
投資型保單狂賣 但非理賠申訴比率高居第2(中廣新聞網) 
投資型保單當紅 7陷阱睜大眼 (蘋果日報,須先登入免費會員) 
低費率投資型保單 比基金便宜(時報資訊)

evilflat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